讀考古=「揸兜」? 恐龍教授破魔咒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9/04/16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文嘉棋自小醉心恐龍,辦公室內全是恐龍擺設,手中把玩的是18歲換的開心樂園餐恐龍玩具。(陳永康攝)

在香港做考古等於「揸兜(行乞)」?80後考古學家文嘉棋聽言便開懷大笑,身為中英混血兒的不僅明白「揸兜」何解,更躊躇滿志,冀以「恐龍教授」的故事粉碎傳言。

文嘉棋自小醉心恐龍,辦公室內全是恐龍擺設,有恐龍毛公仔,還有18歲換的開心樂園餐恐龍玩具。他現任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,3年前在大型網上學習平台推出大型網上公開課程(MOOC)「恐龍生態系統」廣受大人小朋友喜愛,學生從5歲至80歲都有,遍布全球,令他搖身一變成為明星學者「恐龍教授」。

文嘉棋收藏的恐龍化石過百件,惟礙於課時所限,這些收藏僅可在每年本科分辨石種的基礎必修課上粉墨登場半小時。(陳永康攝)

 
文嘉棋生這位80後中英混血兒,黑髮濃眉,在香港讀中、小學,「勁」、「正」等地道俚語無一不曉。一談起恐龍,他便兩眼放光,用流利、地道的廣東話夾雜一連串恐龍英文學名,跟記者講解恐龍和現今鳥類和鱷魚的關係,平日啃雞骨也聯想起翼龍關節,欲罷不能。

本科考入倫敦大學學院大學地質學,隨後一口氣讀完碩士、博士,全是研究恐龍。其間,即使接獲投行聘書亦不為所動。6年前博士畢業,加入港大,成為港大地質學系目前唯一一位專門研究化石的老師。

3年前,港大請文嘉棋策劃,在edx推出首個MOOC網上科學課程「恐龍的生態系統」,介紹不同種類的恐龍學名、習性。

 比起平日在教室,上文嘉棋的恐龍課要扣好安全帶,首站便隨他穿越中國內地的戈壁沙漠,站在1億多年前,恐龍倒臥之地,娓娓道來牠們的故事;鏡頭一轉,他佇在湖泊中央,湖水浸及大腿亦照樣講述。為拍攝一、兩分鐘的教學影片攀山涉水,文嘉棋相當「瞓身」。

今年初在阿根廷,文嘉棋躺在剛出土、世上最大的恐龍腳腿骨旁,可見身高近1米8的他也抵不上恐龍的一條腳腿骨。(受訪者提供)

在網上,他喜歡帶學生周遊列國。文嘉棋每次出外考察都用手機拍片,為學生直擊恐龍出土前線,美國、阿根廷都有他掘恐龍的足跡,讓學生身臨其境:

最緊要聽到背後工人用手中鐵鏟發掘時敲在石頭上的『叮叮』聲。

去年,恐龍課程榮登非牟利網上學習平台edx十大熱門課程,現累積學生18000人,從5歲到80歲,遍布世界120多個國家。曾有60歲學生在網上留言說,研究恐龍是兒時夢想,惜當時大學沒有此學科,現因他的課程圓夢,說著已眉開眼笑,「聽到簡直『冧』爆啦!」

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和人類身高比例(受訪者提供)

當初文嘉棋為了常去內地戈壁沙漠掘恐龍,選擇回流,在近水樓台的香港落腳。

文嘉棋生於英國,長於香港,

我係香港人。

即使在混血家庭長大,他跟大部分孩子一樣,都領略過港式「虎媽(Tiger Mom)」的厲害。他打趣道,

『虎媽』的定義是反應快,一做錯野,即刻會被人鬧。

試過初中懶散,被父母訓話;中學時跟朋友看電影夜歸,被母親逮個正著,更苦笑道,

朋友父母都是英國人,他遲翻就唔會被鬧!

多虧母親嚴厲教導,尊敬長輩、有禮貌等傳統華人家庭尤其重視的元素,他樣樣都識。

文嘉棋透露,母親曾希望他做醫生,惟他中學時到醫院做義工已發現自己對醫療興趣平平,深知若勉強為之,只能做到中上水平,倒不如興趣為先,遂漸漸走上考古路。現時,兩名哥哥在美國任工程師,比文嘉棋小三歲的妹妹在英國任律師,成就一門四傑。

在家母親掌廚,文嘉棋因此養成個廣東胃。小時候飲過「好難飲」的涼茶二十四味,在倫敦讀書10年,他每週必去唐人街食飯,「雖然唔夠香港好食」。從阿根廷回來,他笑道:

第一時間要食廣東菜!

他掰著指頭盡數廣東美食,五寶飯、皮蛋瘦肉粥、

叉燒我一般,我鍾意燒肉多啲,脆啲。
 

撰文 : 葉芷樺 香港經濟日報記者